网站首页| 期刊简介| 编委会| 投稿系统| 发表流程| 联系我们| 稿件查询     
请确认您的稿件里已注明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,主要包括:姓名、出生年、性别、民族(汉族可略)、籍贯、学历、职称、研究方向 工作时间:早上8:30——下午17:30(周日除外)
(1) 请直接在本站在线投稿,编辑部免费审核(请您投稿时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,以便稿件录用和杂志出刊后及时与您联系) 。 (2) 不违反宪法和法律,不损害公共利益。(3) 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、学术研究成果,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,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;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检测,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。
刊社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刊社新闻

让文明互鉴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开花结果

来源:本刊杂志社    作者:admin    点击: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1日

  在宁夏科技馆体验人工智能,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;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学扎麦草方格,领略中国生态治理的智慧;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,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……近日,由中国科协、科技部主办的第九届“一带一路”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宁夏举行。120名中外青少年及科技教师围绕“筑绿色屏障,享科技成果”主题,以科技、文化与创新为纽带,开展多元化实践探索与体验。

  在宁夏科技馆的创客课程上,各国青少年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思考、动手实践。印度尼西亚青年胡建丰表示:“这些课程把复杂技术变成趣味实验,值得其他国家在青少年知识能力培训中借鉴。”

  宁夏被誉为“塞上江南”,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,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,将不少“小特产”培育成“大产业”。活动中,青年们走进塞尚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,观察全自动流水线作业,了解其全球首创的低温膜分离技术;在昌盛光伏科技生态园的番茄温室里,感受智慧农业的绿色与高效,与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等合影留念……“中国在科技领域不仅追求前沿突破,更注重将技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,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生产生活。”印度尼西亚教师吉林德拉·阿迪亚普拉达纳说。

  “沙漠里怎么会有绿植?”来到宁夏中卫的腾格里沙漠边缘,埃及赫利奥波利斯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讲师穆阿敏·加内姆对眼前绵延起伏的沙丘和沙丘上整齐的麦草方格充满好奇——沙蒿、花棒等沙生植物在网格间扎根生长,成片的绿色正沿着沙漠边缘向前伸展。“埃及也有沙漠,但与这里完全不同。”在治沙工人指导下,加内姆亲手扎起麦草方格,“先用麦草固沙,再种植物,中国的治沙是在尊重自然基础上,科学治理荒漠化。”

  在宁夏,40万亩废弃矿区、荒滩变身葡萄种植基地,配套滴灌技术年节水1500万吨,水土流失面积减少60%。这里的葡萄酒产业不仅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,还铺就了一条富民之路。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,实现了当地“绿起来”与农民“富起来”同步推进。塔吉克斯坦青年杜衫深有感触地说:“从废弃矿区变成生态绿洲,酒庄为当地人脱贫致富提供了帮助,我钦佩中国生态治理的智慧。”

  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,触摸神秘的“太阳神”岩画,探寻古人类文明的印迹;在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学习岩画拓印,体会当代创作为传统艺术带来的生命力;夜幕时分在灯火璀璨的漫葡小镇穿行,欣赏沉浸式演出……丰富的文化体验中,中外青年互相增进了了解。土库曼斯坦青年古尔班期待下次和朋友一起重返宁夏,继续感受独特的中国文化。

  各国青年纷纷表示,此行收获颇丰,期待促进各自国家与中国在经济、科技、农业、教育等领域的合作,让文明互鉴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开花结果。埃及青年伊斯梅尔说:“通过携手创造新事物,找到交流合作的共识,建立跨越国界的联结。我们希望与中国朋友们长期保持联系。”

  中国志愿者颜懿丰说:“这一路,我们不断结识新朋友,分享各自国家的发展故事。我们来自不同国度、拥有不同文化,这种差异让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多彩。真正的友谊并非消除差异,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同时相互欣赏,共同成长。”


网站首页 本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系统 发表流程 联系我们 稿件查询

Copyright 2014-2015 Powered 版权所有 盗版必究 版本号:HvShop V9.5
《就业与保障》杂志社邮箱:jyybzzzsyx@163.com为本刊投稿邮箱
《就业与保障》杂志社【官网】